有人问:为啥最近思维导图那么火?它到底好在哪里? 用官方的说法就是: 没体例,谁让现在是个读图的时代呢?图总是比文字要吸引人,更何况还是一种有用有趣又好看的图。除上述官方说的种种优点外,我想这也是思维导图为啥那么火的原因之一。 那时我下载了一本国人写的电子书,虽然知道思维导图的开山祖师是东尼博赞,我更应该看的是他的书。但彼时还没有要专门去买书的打动,就随便找了一本,名字记不住了。 前阵子专门从图书馆借了两本,一本是东尼博赞的《思维导图宝典》,另一本是陈资璧和卢慈伟的《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》。 我是从后者开始的,因为它图多,看起来比较简单。(看吧,再一次证明,这就是读图的时代啊!) 一张思维导图做得好欠好其实不只是看它的表示形式,画面画得是否精致、配色是否和谐不是最重要的,画那几根弧线谁都能画,关键是整张图的内在逻辑隶属关系是否正确、合理。 这项整合的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会的,需要做年夜量的练习才可以。 接着再看的《思维导图宝典》,两者不同挺年夜。 我俩观点出奇一致,认为这两本书空话太多,即论据过多,年夜量的篇幅都用来证明思维导图怎么好,为什么好,而怎么做思维导图反倒讲得少。整体有种凑字数赚稿费的嫌疑。 所以我的建议是: 1、如果你对思维导图闻所未闻,请从东尼博赞的这两本看起。 2、如果你内心已经接受、认可了思维导图,只是无从下手,请直接看《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》。 看完这两本书后,我对思维导图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。 至于思维导图对孩子有什么好处,经过这段时间的练习,我目前能想到的有以下几点: 【拓展思路】 我外甥上三年级,这个暑假他加入了一个速读记忆训练班,里面的课程就包含了简单的思维导图。我姐发来了一张他用思维导图做的自我介绍,让人忍俊不由。 当孩子真的很喜欢游戏时,家长不克不及听之任之,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找到与游戏有关的职业成长,并归纳成这样一张思维导图给孩子做正向引导,我想玩物丧志的几率会年夜年夜地减少。 由于我之前是做策划的,所以在四个成长标的目的中,我更倾向于孩子往游戏制作成长,故又做了一张分化图,游戏策划都有哪些分类岗亭,从事这些工作需要储蓄哪些方面的知识等都放进图里。就是希望孩子对游戏有一个更清晰、全面的认识,游戏不可是一项娱乐活动,它更可以是未来自己安居乐业的工作。陷溺于它就是被游戏玩了,你也可以翻身做规则的定立者,做一款盛行全球的游戏,让他人玩。 这是我小时候最讨厌的,我直到3、4年级还不知道怎么去归纳综合段落年夜意和中心思想,几乎每次都是把一整段话又原封不动地抄给老师。 现在你再让我讲什么是段落年夜意、中心思想,如何去归纳综合它们,我就能讲明白了。这和我之前从事的工作是分不开的。有了思维导图,我感触感染能更容易帮忙我给孩子做解释和示范。 就拿我们之前朗读的《阶梯科学》做例子吧。 那时的问题是什么工具可以溶于水?是所有工具都能溶于水么? 孩子回答了几个能溶和不克不及溶的,我给归纳了下: 至此我开始相信思维导图真的是一个很是棒的工具。 可是怎么用还是得靠我们怙恃先学习了解之后再教给孩子。所以我就把这本书里几乎每一节的内容都做成迷你版的思维导图。 做这个有啥用?归纳综合整篇的中心思想啊,把文中主要内容的关键词抽出来放进去,最后把这些关键词连成一句话不就是中心思想了么? 别说,不做不知道,做完还让我发现了书中存在的讹夺呢。蛹和蝴蝶阶段它就没有标注。 而下面这个直接就把花冠和花萼标错了。 有人说,我画画不可,怎么办? 实际上思维导图分全图、全文字和图文结合的,上述我做的那些是图文结合的。每次做都需要先打一遍文字草稿,把内在逻辑关系都理顺之后,再在制品纸上打铅笔草稿,百度搜索中心图素材进行临摹、画出主干和枝干,最后用彩笔上色、定最后的文字。 用哪种形式得根据思维导图的用途和个人习惯决定。这点在《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》里有详细的介绍。 如果不是为了让分享更有看头,让你们给我点赞,我个人更喜欢全文字的,简单快捷。下面这种虽然很好看,但我感触感染有些喧宾夺主了,它让我只想看图,不想看文字。 我平时划拉给自己的看的基本都是下面这种纯文字型的。我的每日规划: 也可以用来做写作提纲,我之前的几篇文章就是这么干的。 以上就是我最近的一些心得体会,日后有新的认识会再进行分享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