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经授权转载自:王耳朵先生 ID:huangezishiba 01 看看衡水二中的新年课表,正在加班的人有没有心里好受一点。 最近,有件事闹得沸沸扬扬。 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的一名学生,把自己的学校举报了。 这名学生称,寒假期间学校给他们放置了反常的网课作息表,课程从早上五点半一直延续到晚上十点,不堪忍受。 重压之下,他把学校举报至衡水市教育局,还询问罗翔老师这样的放置是否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,而他们该怎么做,才能逃脱且不受赏罚。 先看看他提供的这张背负骂名的作息时间表。 从1月26放假到2月26号假期结束,整整三十天,只有年夜年初一以及七个半天的状态调剂,其他所有时间都在学习。 早上5点50开始早读,直到晚上9点半结束最后的答疑,除中午两个小时的午休,其他所有时间统统放置得紧锣密鼓。 另外,学校还要求学生全天开着钉钉会议,摄像头远程监控学生。 做题时要露出双手,早读时要露出嘴巴打开麦克风,老师会不时进去检查作业完成的情况。 同时,假期作业每天傍晚6点之前要上传学校系统,老师必须当天批改完,当晚直播解答。 接到举报后,衡水市教育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,已经联系了学校,将重新放置摆设假期上网课的事情。 于是,据学生反应的最新消息,衡水二中已经紧急停止了网上授课,也不再要求学生开着摄像头完成作业。
学生举报,教育局出击,学校摇白旗。 看眼下,好像学生赢了;看三年、看十年,或许会是不合的谜底。 02 首先,有一个摆在眼前的事实:衡水二中要求学生一天12小时以上开监控在线学习,这个监管体例一定是不对的。 因为教育局刚出规定,各地中小学寒假期间,严禁开展任何形式的线上教学、线下补课活动,不得强制要求学生通过微信、钉钉等软件打卡。 但,真要论个理,学校秉承该做法的初心: 让学生寒假自觉自律,学习不失落队,我觉得没错。 衡中资深教师@明珠絮语 也提出了个很有意思的讨论话题。 她拿出另一张和衡水二中极其相似却又备受好评的作息时间表举例: 清华年夜学精仪系,三年学分成绩名列专业第一的马冬晗。 马冬晗和妹妹马冬昕 马冬晗曾获得2011年清华年夜学特等奖学金,每年清华本科生中只有5人能够获此殊荣,另外她还是精仪系学生会近年来第一位女主席。 这张A4纸打印的表格,手写的计划密密匝匝,记录着马冬晗一周内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。 清晨六点起床熬炼、吃早饭,6点40开始学习,期间是满满铛铛的课程放置、社会工作,凌晨1点完成当天的任务后睡觉。 一天下来,还要自我总结检讨:有没有把每一天都完成得尽善尽美? 相较于衡水二中,清华学霸马冬晗的这张作息时间表有过之而无不及。 网上还有一张浙年夜竺可桢学院学霸胡一捷的作息时间表,从早上6点开始延续到晚上12点半,密密麻麻的学习放置可谓是争分夺秒,是很多人口口奖饰的楷模。 衡水二中,清华学霸马冬晗,浙年夜学霸胡一捷。 三份如出一辙的作息时间表,为什么前者挨骂被讨伐,后两者却能成为典型? 03 说到底,这是一个自律与他律的问题。 马冬晗和胡一捷,他们的学习节奏,是个体自发主动的行为,而衡水二中,是学生被老师强逼被动学习。 同样的马拉松,一小部分人奋力地奔驰,大都人跑跑停停,不知何时才能达到终点。 倘若此时有人拉你一把,你不克不及责怪伸手的人有罪,而是借力改变自己的节奏,缩短与前面人的距离。 一切违背自身意愿的事情都令人不快,人的本能就是追求安闲舒适,纵容是天性,但只要扛过这一遭,你就能跑在他人前头。 学习这件事,拼的就是人的自律和主动。 学霸和学渣的差距,就是在这种没人监督又容易懈怠的假期中拉年夜的。 南怀瑾老先生曾说,能控制早晨的人,方可控制人生。换到假期里,可以理解成: 能控制假期的人,才能控制人生。 记得《超等演说家》第二季的冠军,北年夜才女刘媛媛,分享过的一个自己的故事。 她说自己读高中的时候是文科生,因此很早就抛却了物理和化学,会考前最后一次摸底考试,化学只有30多分。 老师很忧愁,对刘媛媛说:“如果你能过,我把你当传奇,跟以后的每一届学生说。” 刘媛媛没说话,而是在接下来的五一假期,拿着自己30分的考卷,躲进了图书馆,三天时间把历年会考的卷子做了个透。 五一回来加入会考,结果出来分数都是双A。 后来在节目现场,刘媛媛提起这件事,说了一句话,印象特别深刻。 她说:“每次放假我都特别欢快,不是因为可以轻松玩耍了,而是,终于可以拥有一年夜段偷偷努力的时间了。” 一齐考上清华的“学霸双胞胎”焦宇晨和焦宇晓也是,在被询问学习秘籍时,姐妹俩说: “我们成功的关键,就在于寒暑假。”
很是的境遇里才可以显现出很是的气节。 海不扬波的海面,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争;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,只有年夜智年夜勇的人才能够泰然自若。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距,可是这种很小的差距,却造成了巨年夜的差别。 一些人原地退步,另一些人,早就迭代升级。 04 2020新浪教育盛典,一位年夜学教授、同样也是一位四年级小学生的爸爸——储殷,颁发了一篇名为《教育,我们这一代怙恃的迷茫》的演讲。 他义愤填膺,句句钻心: “教育的目的是什么? 他们会告诉你,教育的第一年夜目的是——帮忙学生成长。 可是没有人会告诉你,在任何一个国家里,教育都是用来实现社会分层的! 相比于资本,相比于身份,相比于关系……通过考试来划分人的阶层是最合理的事情。 考试是为了决定你结业以后挣一万块钱!5000块钱!3000块钱!还是到劳动力市场去打零工,教育是干这个的!” 最简单的事理,你去超市看一看。 次等的肉类堆在一起,照着红色的补光灯期望能买上贵价,而高级的和牛早就被划分为M7 、M9、M12档次层层加码; 一到冬季就被炒上热搜的车厘子,也分红车黑车和J、JJ和更高级; 就连地摊上的年夜白菜,也会被摊主依照颜值好坏分成几拨,付与不合档次的价格。 这个世界就是层层分级的世界。 未来,你是吃普通肉还是高级和牛、吃车厘子还是年夜白菜,这都取决于如今的自己。 我很庆幸,我们还有高考,年夜部分人还都处于应试教育的时代,我们还能拼伶俐劲,还能拼谁的课堂学习效率高,而不是身世、财富…… 我明白,对所有人而言,自律都是个稀缺货,尤其是心性未定的孩子们。 所以,离开了学校的催促,怙恃就是那个帮孩子找回节奏的人。 某些时候,你不克不及不去做那个逼孩子学习的“坏人”。 当你的孩子早上9点按失落第五个闹铃还迟迟不肯起床,而另外孩子已经坐在书桌前做了一套试卷时; 当你的孩子刷抖音玩微博磨蹭到12点终于想起来还有作业没有完成,而另外孩子早已经预习完第二天的课文准备按时休息时; 当你的孩子期末拿回刚及格的试卷还不自知落后,而另外孩子默默收起满分的试卷,回家继续埋头刷题时…… 你必须去做坏人。 我们是普通的家长,我们的孩子也是普通的孩子,未来在很多事情上可能都拼不过他人。 我们唯一能拼的,就是在高考这道相对最公平的尺子下,对孩子狠一点,再狠一点。 你不狠下心逼孩子学会七十二变,日后谁能替他盖住那八十一难? 有段话说得好。 “你背不下来的书,总有人能背下来。 你做不出的题,总有人能做出来。 你愿意拖到明天的事,总有人今天努力做完。 那么欠好意思,你想去的学校也只能他人去了,你想过的人生也只能他人去过了。” 共勉。 新闻 | 故事 | 留学生 排版 | 蜻蜓队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