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雪了,窗外是纷繁扬扬的年夜雪。南京气温骤降,今晚最低温度零下9度,这在历史上少见。忽然想到河北,想到地处北方的衡水市,在手机上查了一下,今晚明晨最低温度零下13度。忽然想起秦海地,他还会凌晨起来奔驰吗?会的。我想。起码不会因为严寒而退缩。这位衡水二中的校长,他的奔驰让我惊讶,说实在也让我打动。人总得有点精神,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? 每天凌晨三点五十起床,在学校操场的跑道上奔驰20圈,全程8公里有余。而后,秦海地到校门口等待上班的老师。年复一年,寒来暑往,每天如斯,16年如一日。或问,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段呢?回答是,只有这个时间段,可以完全自由支配。是的,此时人们普遍还在睡梦中,不会有任何公事或私事需要措置。“奔驰中,你一定很快乐,很享受吧?你在奔驰中会想些什么呢?”总是有人问起,也陪伴着他们的料想。秦海地的回答让他们感应意外。他说:“跑着跑着,我也会想,今天太累了,明天再跑吧。”对这一回答,我自然也感应意外,再深入想一想,又觉得在情理之中。 人究竟结果不是机器,受身体机能的限制,况且过了天命之年的他,体能的衰退是自然的,身体的劳累是必定的。“不消扬鞭自奋蹄”,秦海地的奔驰是自愿的,每天8公里行程是自我约定。然而,他为什么有这样的自愿,需要有这样的自律,又这样一丝不苟地坚持呢?人与人其实有很年夜的不合,正因为不合所以世界才多姿多彩,正因为不合所以人性才丰富茂盛,因而社会生活才不至于单调、僵化和暮气沉沉。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。自我选择的生活才是值得的生活,无论酸甜苦辣,任由他人评说。然而,秦海地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,是让身体的机能获得熬炼,抑或让自己的精神意志获得磨练?我个人认为,诚然包含着这两方面的因素,但又不可是如此。 试想,夜静更深、万籁俱寂,或年夜夜弥天、处黑暗如磐;或满天星斗、闻金鸡啼晓,一个人率性而快速地驰驱在空旷的操场上,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触感染?会不会油然升起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”的孤独感,有没有一种“行乎其当行、止乎其当止”的自由感,或勇于挑战身体机能极限的自豪感?“累,想明天再跑”,秦海地的这一解释,我以为几多带有讥讽的成分,包含着他的自信和自嘲。他人的询问几多带有好奇,固然也不无敬意。他的回答显得亲和,“累”是事实,能引发情感的认同,也很有点幽默感。据我一厢情愿的测度,秦海地的奔驰具有很丰富的象征意义,他要通过奔驰来挑战身体机能的限制,他要通过奔驰来突破个人意志的惰性,他要通过奔驰将不成能变成可能,他要通过奔驰来证明人的潜能和创作发现性。于秦海地而言,十六年如一日、八公里行程的每天,这需要一种什么样的韧性与坚持,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意志品质,这包含着怎样的价值追求与愿景? 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崖中。”秦海田主政衡水二中16年,这位校长和这所学校一路走来,风雨兼程。郑板桥的这两句诗,或许正是他校永生涯的最好写照。2004年,秦海地出任衡水二中校长,作为一所市直管的高中学校,昔时教育局下达的招生指标是1000名,几经努力只招了不足500名。中考高分的学生去了衡水中学,其他学生优选县区的高中学校。与年夜名鼎鼎的衡水中学处于同一城区,衡水二中艰难而为难的处境可想而知。一所学校招不满学生,岂不料味着濒临倒闭?是坐而待毙,还是积极驰驱、迎头遇上,这是秦海地所面临的严峻抉择。秦海地由铁路中学奉调衡水二中,是那时的教育局长李金池点的将,率领这所学校从困境中突围,这是他义不容辞的职责。谁说年夜树底下寸草不生,秦海地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,衡水二中同样可以在城区立足扎根、拔节生长,赢得自己的尊严与自豪。他制作了一块匾牌,请某书法家题写了这样几个字:超出永无止境。这是他的座右铭,也成了学校的校训。 “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,常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。”这是现代京剧《沙家浜》中的一句经典台词,秦海地的不懈奔驰、衡水二中的跨越式成长,似能贴切而形象地证明这一论断的真理性。一位校长以他的行动,他的努力和坚持,影响着每一位老师和学生,建树了一种坚定不移的学校精神。2004年,衡水二中的高考升学率,是全市12所重点高中的倒数第一。今天的衡水二中,高考一本升学率接近99%,清华北年夜录取人数直追衡水中学。高考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品质的重要指标,它见证了校长与学校的积极进取,以及这一路走来的艰辛、节节攀升的自豪。奔驰着的不但仅是秦海地校长,还带动了他的整个团队,也为教师群体注入了一种超出精神——不竭超呈现状,超出自我,不竭从实然世界走向应然世界。国家主导的新一轮课程鼎新,至今已经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。什么是课程?课程就是跑道,是在跑道的规定下奔驰,同时收获沿途的风光。“超出”是秦海地的座右铭,也是学校精神的写照;“超出”付与秦海地不竭的奔驰动力,也是衡水二中腾飞的强年夜精神推动力。 窗外,雪还在飘飘洒洒地下着,想来北方的衡水已是银装的世界。(作者叶水涛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