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0318-2188865
  • 打造衡水地区最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
搜索
猜你喜欢
查看: 1422|回复: 0

衡水中学九年夜学习体例,建议收藏

[复制链接]

30

主题

0

回帖

92

积分

初中生

Rank: 2

积分
92
发表于 2019-10-7 14:11:1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(一)学习必备
都有一个错题本;
都有一个好题本;
新课之前一定先预习;
先温习后做作业;
做作业要计时(限时训练)。

(二)计划管理—有规律
(1) 长计划,短放置
在制定一个持久目标的同时,一定要制定一个短时间学习目标,这个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,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。
最重要的是,能管住自己,也就盖住了各种学习上的负面干扰,如此,那个“年夜目标”也才会更接地气,这就是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。
(2) 挤时间,讲效率
重要的是进行时间上的通盘计划,制定较为详细的课后时间放置计划表,课后时间要充分利用,合理放置,严格遵守,坚持下去,形成习惯。
计划表要依照时间和内容顺序,把下学回家后自己的吃饭、休息、学习时间放置一下,学习时间以45分钟为一节,中间休息10分钟,下午第四节若为自习课也列入计划表内。

(三)预习管理—争主动
(1) 读:每科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读教材,对不睬解的内容记录下来,这是你明天上课要重点听的内容。
预习的目的是要形成问题,带着问题听课,当你的问题在脑中形成后,第二天听课就会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这个处所。所以,发现不明白之处你要写在预习本上。
(2)写:预习时将模糊的、有障碍的、思维上的断点(不明白之处)书写下来。读写同步走。
(3) 练:预习的最高条理是练习,预习要体现在练习上,就是做课后能体现双基要求的练习题1到2道。做题时若你会做了,说明你的自学能力在提高,若不会做,没关系,很正常,因为老师没讲。

(四)听课管理—重效益
听课必须做到跟老师,抓重点,当堂懂。听课时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走,不预习跟不上。跟老师的目的是抓重点,抓公共重点,如:定理、公式、单词、句型……更重要的是抓自己个性化的重点,抓自己预习中不懂之处。
事实证明:不预习当堂懂的在50%~60%左右,而预习后懂的则能在80%~90%左右。当堂没听懂的知识当堂问懂、研究懂。

(五)温习管理—讲体例
有效温习的核心是做到五个字:想、查、看、写、说。
(1)想:即回想,回忆,是闭着眼睛想,在年夜脑中放片子
学生课后最需要做的就是回想。此过程很是重要,几乎所有清华生、北年夜生、高考状元都是这样做的。学生应在每天晚上临睡前放置一按时间回想。
(2)查:回想是查漏补缺的最好体例
回想时,有些会很是清楚地想出来,有些则模糊,甚至一点也想不起来。能想起来的,说明你已经很好地温习了一遍。通过这样间隔性的2-3遍,几乎能够做到不忘。而模糊和完全想不起来的就是漏缺部分,需要从头再学。
(3)看:即看课本,看听课笔记
既要有面,更要有点。这个点,既包含课程内容上的重点,也包含回忆的时候没有想起来、较模糊的“漏缺”点。
(4)写:随时记下重难点、漏缺点
一定要在笔记中把它详细整理,并做上记号,以便总温习的时候,注意温习这部分内容。―建立温习本。
(5)说:就是复述
如:每天都复述一下自己学过的知识,每周末复述一下自己一周内学过的知识。听明白不是真的明白,说明白才是真的明白。
坚持2~3个月就会记忆力好,归纳综合能力、领悟能力提高,表达能力增强,写作能力突飞猛进。―此法用于预习和温习。

(六)作业管理—要自律
(1)不计时不作业:限时作业,记录作业时间,与作业无关的事什么也不做。好比:20分钟写完英语;25分钟写完数学……
(2)不温习不作业:先温习所学的内容,然后作业。
(3)遇到难题,百思不得,先放过,后攻坚。
(4)不检查不作业:作业后必须检查一遍。
(5)不小结不作业:写完作业后,告诉自己学会了什么,获得了什么,有什么体会。
(6)自力作业忌剽窃。

(七)错题管理—常反思
有了错题本和难题本就叫会考试,目的是为以后温习使用。错题和难题反应着许多知识点的联结,掌握了错题和难题就等于把高分拿在手。
建立错题本和难题本可用16K的横格本,每页上下分五部分:
第一部分是原题;
第二部分是错因;
第三部分是更正确与举一反三:正确即写出正确谜底,过了一个月温习时,搭眼一看还不会,就问自己:怎么还不会?就要进一步查找原因,这时举一反三,将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或习题联系起来,写下来。
第四部分是归纳提醒:写出错题错在什么处所,如:错在代数方面,则提醒自己这部分掌握欠好,重新自学或请教老师和同学。
第五部分是温习次数:每隔一段时间要温习一次,怎么温习?盖住原题自己用脑子想。此法比较适用于数理化。

(八)难题管理—会溯源
一般来说,难题之难多半在于题目所涉知识点众多,知识点之间关系扑朔迷离,思维(及体例运用)跳跃性年夜、逻辑性强,因此,对难题,建议用溯源的体例整理。
一是查清楚题目所需知识清单,同步辨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;
二是回复复兴自己考试时的思维路径,查“堵”点、“歧”点;
三是借助参考谜底探究自身存在的盲点疑点甚至是漏点。之后,同样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温习与检查一次。

(九)考试管理—抓重点
用一张丢分统计表管理。按科目分为填空、选择、计算、阅读……等项目。
错了、丢了几多分,用统计表说话,这样,就能明白哪些是审题出了偏差,哪些是运算出了毛病,是什么知识点有问题,哪方面需改进和提高。

用纸把错题抄下来,每隔20天再做一遍。尤其是在考试前可找出考点,拿出专门时间做错题难题本上的题。

注:本文源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使用 高级模式(可批量传图、插入视频等)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