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最近,网上曝出衡水中学2019年的入学通知书。还是一如既往地细致。
而引起我注意的,是这样几条“纪律要求”:
通知书后面,还附了两张标准发型照片。
有网友在后面跟帖:一点自由都没有,连留什么发型都要管,简直是监狱。
可是,为什么校规如此严格,仍然有很多家长,趋之若鹜?
因为,做了家长后才知道:严格要求,孩子不一定有好未来;而不严格,孩子肯定不会有前程。
自由,其实不料味着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。
自由,历来都与规则相伴而行。
而如果,想要养废一个孩子,就给他自由,无底线地给他自由。
自由过了度,人生的限度就没有最低,只有更低。
1.
自由过了火,人生没结果
李天一,歌星李双江和梦鸽的宝贝儿子,对这个孩子,其母梦鸽是给足了“自由”。
她给尚未成年的儿子送宝马车。结果,15岁的李天一无照驾驶,撞车后打伤另一车主;
她纵容儿子在公众场合打球,引发冲突,却期待儿子得诺贝尔奖;
她给儿子最好的物质生活,却忘记了少给他点自由,多给他点约束。
结果,2013年,李天一犯强奸罪,被判入狱十年。
纵容与溺爱下的自由,无疑是裹着蜜糖的砒霜。短暂的甜蜜,需要支出无法估量的价格。每一件上帝赠送的礼物,都曾黑暗标好了价码,只等合适的时间,连本带息,一起了偿。
过度的自由,让孩子从小不晓得遵守规则,更无法承担责任,孩子会以为,老子就是天下,天下就是我家。
12岁湖南少年弑母案,尽管已经过去了半年之久,听起来依然让人惊悸。而面对媒体,他竟轻描淡写地说“我杀的又不是他人,是我妈”。
有人说他冷血,有人说他残暴。而透过他的生活,我们看到的,是一个从小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,没有约束,始终野蛮生长的孩子。
从未建立亲密关系的母亲,骤然而至的严格管束,与他曾经的自由散漫形成尖锐冲突,所以他举起屠刀,疯狂杀戮。
这,只是自由过度的悲剧,而非心理情感缺失的结果。
最近热播的《小欢喜》,几多人对宋倩式母亲口诛笔伐。诚然,宋倩对乔英子过于专制,她自以为的爱与关心,让乔英子几近窒息,甚至喊出了“我就是想要逃离你”的悲怆心声。
然而,我们又不克不及不认可,乔英子有今天的优秀,离不开宋倩的严格要求。
她的成绩总是遥遥领先,她的目标可以轻轻松松就是“清华北年夜”,并且,即使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,也完全可以在顶尖的年夜学里选择。这一切他人眼里的“轻而易举”,如果没有宋倩,或许,都只能是一句空谈。
说白了,只要宋倩认识到自己的问题,稍作改进,乔英子的人生,只会更加完美,而决不会是平庸。
如果一切都随着孩子的性子来呢?
追求自由,是每个人的天性。对孩子来说,玩玩具、看动画、打游戏,都比坐在书桌前学习有意思。如果宋倩去除失落对这些活动的严格管束,乔英子就一定身心健康吗?
我看未必。
2.
曾经的强逼与疼痛,为今天的安居乐业
我以前带过一个学生,学习成绩属于班级前三名,老师们都认为,她一定能够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,然后顺利进入竞赛班,考入清北这样的名校。
然而,这个孩子痴迷于物理竞赛,上语文课做物理竞赛题,上英语课做物理竞赛题,经常因为加入物理竞赛的全国培训而不到学校上课。
她的怙恃,对孩子言听计从。孩子不来,他们就给孩子请病假;孩子旷课,他们就给孩子找理由。
约谈她的怙恃,他们美其名曰:要培养孩子的兴趣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;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尊重,孩子才能成长得好。
结果,到了初三,学校基本不见她的身影,不是在游乐场,就是在片子院,连物理竞赛,也懒得去加入。
中考结束,成绩不出所料地差,连三类高中都没有考上。
直到此刻,家长才后悔莫及。然而,为时已晚。
孩子心智尚不成熟,过度的纵容,只能让孩子游离在对与错之间,一不小心,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。而在怙恃严格管理之下的孩子,或许有过痛苦的童年,但,以后的人生,却会顺遂如意。
在《向往的生活》中,初为人母的Anglebaby,希望孩子才艺出众,便问身边的小提琴家刘宪华:“你是小时候被怙恃逼着学?”
“逼着,对啊。”刘宪华回答。
“那你小时候愿意吗?”
“我不肯意,一直到我十一二岁还是一直不想拉。”
“那你现在感激你怙恃吗?”
“很是很是感激。”刘宪华嗣魅这些的时候,眼里是自豪的,布满感激感动的。
是啊,如果没有怙恃曾经的强逼,或许,现在赖以谋生、给他尊严的小提琴,就只能是梦里的遗憾。
而成为著名钢琴家的郎朗,在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时也曾说:“兴趣是练出来的!谢谢爸爸逼我练琴。”
家长对孩子的严格管束和强逼,何尝不是对孩子的另一种负责?
给孩子自由多简单啊。孩子开心,家长省心。不会有写作业时的鸡飞狗跳,更不会有严格管教时的剑拔弩张。
只是,小时候可以这样。长年夜以后呢?还可以继续随心所欲吗?
同学年夜李,每天凌晨4点多就开始跑滴滴,一帮同学讥讽他“早期的鸟儿有虫吃”。
可是他,苦笑着在群里回复,说:我是醒悟太晚的鸟儿啊,奔命才能有虫吃。
曾经的年夜李,是我们的班长,原本学习挺好,可是后来,高二的时候,开始逃课打游戏。家长对他听之任之,还说什么孩子压力年夜,要实行放养式教育。
结果,很多不如他的同学都考了年夜学,而他,连三本也没考上,只能去打工。
他干过推销员,当过办事员,干很多,挣得少,根本无法养家糊口。此刻,他才开始后悔,他的母亲也执偾叹气,说放养式教育真害人,如果自己对儿子严格一些,儿子的人生不会这样痛苦。
有人说,生活是公平的。不吃学习的苦,就吃生活的苦。而学习的苦,只有十几年,可生活的苦,却是一辈子。
当我们在生活里,碰了无数墙壁,走了无数弯路,还是走不到自己想到的处所,才会明白:过度的自由,会让自己,在某个时刻,再也没有自由。
而曾经的强逼,最终让我们安居乐业,在现实的世界里,体面地活着。
3.
严格再严格,是走向通途的天梯
黄磊在《小欢喜》发布节目特辑的时候,曾分享了自己对亲子关系的理解。
视频里,他说的这样一段话,让我印象深刻:
“我希望他们(孩子们)成为一个自力而快乐的人,有尊严,能够体面地活着,对自我有认识,有自己的思想。”
无独有偶。
龙应台也曾经说过一段类似的话:“孩子,我要求你用功念书,不是因为我要你跟他人比成绩,而是,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,选择有意义、有时间的工作,而不是被迫谋生。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,你就有成绩感。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,不剥夺你的生活,你就有尊严。成绩感和尊严,给你快乐。”
黄磊和龙应台,不谋而合,都提到了“尊严”“快乐”。
我们历来都没有走出过森林,所以,森林法例,始终适用于任何阶层,任何人。
崇尚强者,亘古不变。
当你对生活有了选择权,对世界有了话语权,快乐与尊严,就会紧随其后。
社会地位、金钱权势,或许不是幸福与开心的标准;但,毋庸置疑的是,为了生活四处驰驱,居于社会底层的人,其快乐感和幸福感,会呈几何式递减,而尊严,更无从谈起。
黄渤在某档谈话节目中说过:以前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人,各种小心机啊,各种什么的,去了以后也结不出账来,谁理睬你啊?但现在(成名了),身边都是好人,每一张都是洋溢的笑脸。”
为什么?原因显而易见。
社会的功利性,从未改变,现实如此,无法回避。
当你强的时候,全世界都对你彬彬有礼;当你弱的时候,就只能在生活里被吊打。
而我们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,不就是为了,让他拥有更多的快乐,拥有更高的幸福感吗?
而这一切,真的取决于你生活在社会金字塔的哪一层。
今天的严格要求,明天,会成为他通往金字塔顶真个天梯。
4.
不成能存在快乐教育
钱文忠教授曾经说过:“教育的素质里,原本就包含着痛苦的成分,要说在教育里感触感染快乐,这简直是不成能的。”
历来就没有什么快乐教育。教育是一项需要支出艰苦卓识的挑战。
真正的教育,是戴上紧箍咒,用规则和教养,智慧和学识,去除赋性中的愚昧、散漫、自由,这自己就是一组悖论。
怎么能够要求孩子们心甘情愿、快快乐乐,与约束和规则和平相处?
孩子究竟结果不是成年人,必须管教,必须惩戒。过度的自由,只会让他无视规则,抛弃责任,不懂承担,最后,荒废自己的生命。
有赏罚就有矛盾,有规则就有疼痛。
而孩子, 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“不克不及”面前,约束自己的言行,克制自己的欲望,规矩自己的举止,摒弃自己的不良品行。
然后,一路向上。
总有一天,你会发现,那些曾经约束你的“不克不及”,是你扶摇而上的同党,助你直上云霄九万里。
本文转载自亲子学乐(kidsfund):孩子的教育,最重要的场景是家庭,最核心的关系是亲子。资深童书策划人/译者豆爸为您聚合积极主动、好玩立异的家教理念和体例
来源| 亲子学乐 编辑| 寇小准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