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究竟是什么真正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成绩?
有人可能会说是智商,有人可能会说是习惯,还有人会说是努力水平。
可是,从归纳综合性的角度来说,这样的谜底城市有点片面。
对此,有衡水中学的老师指出,学生的学习效率,才应该是摆在第一位,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关键。
康奈尔笔记法
有的孩子爱做课堂笔记,有的孩子不爱做课堂笔记,事实证明那些做课堂笔记的学生学习效率往往更高,成绩也更好。
那采取什么样的体例做笔记更容易让人记住呢?
康奈尔笔记法又叫5R笔记法,是一种很是高效的做笔记的体例,适用于任何一门学习课。
它能让人快速地的找到学习重点,掌握知识简单高效。
做笔记的年夜致图形如下:
右上最年夜的空间是我们平时做笔记的处所,依照平时的习惯记录就行了。
左边那竖着的一条空间叫做“线索栏”,是用来归纳右边的内容的,写一些提纲挈领的工具。
这个工作不要在做笔记的时候做,而是在上完课之后马上回顾,然后把要点都写到左边,这样一方面马上温习了内容,另一方面理清了头绪。
下面那横着的一栏是用来做总结的。
用一两句话总结你这页记录的内容,这个工作可以延后一点儿做,起到增进你思考消化的作用,另外也是笔记内容的极度浓缩和升华。
艾宾浩斯记忆法
很多孩子喜欢跟家长和老师埋怨,为什么记工具总是记不住,是不是自己太笨了。
其实不是笨,而是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条遗忘曲线。
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,每个人遗忘的衰减水平一直在进行,并且这个过程是逐渐下降的。
学习的知识20分钟后只剩下58%,如果不及时回顾,一天后可能就只剩下30%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的记忆保存比率如下:
正因为人的记忆保存率是在逐渐下降的,所以依照适当的时间轴进行知识的温习和巩固是很是有需要的。
具体而言,每个人都可以采取以下的温习时间表进行巩固(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制定):
1. 第一个记忆周期:5分钟2. 第二个记忆周期:30分钟3. 第三个记忆周期:12小时4. 第四个记忆周期:1天5. 第五个记忆周期:2天6. 第六个记忆周期:4天7. 第七个记忆周期:7天8. 第八个记忆周期:15天
费曼技巧
学习知识有两种,毛病的那种就是只注重了解某个事物的名称,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。
而正确的那种则是注重了解某件事物的素质,知道这个知识是干什么的?还能干什么?怎么干的?
费曼技巧出自于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·费曼的总结,是一种很是高效的学习体例。
费曼技巧又叫费曼学习法,它能更好地帮一个人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。
下面是费曼技巧操作步调:
1、拿一张纸,写上你要理解的知识。2、想象自己是一位老师,在教小白这个知识,用自己的话描述它。3、如果遇到卡壳的处所,就返回去回顾知识,知道弄懂为止。4、过程中要用自己的话或其他比方体例,解释得通俗易懂为止。
学习金字塔
学习金字塔是美国学者爱德加.戴尔提出的“经验之塔“,这个金字塔主要是暗示不合学习体例的效率是不合的。
爱德加测算出每种学习体例各自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。
年夜致图形如下:
在塔尖,第一种学习体例——“听讲”,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,学生在下面听。
这种我们最熟悉最经常使用的体例,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,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%。
第二种,通过“阅读”体例学到的内容,可以保存10%。
第三种,用“声音、图片”的体例学习,可以达到20%。
第四种,是“示范”,采取这种学习体例,可以记住30%。
第五种,“小组讨论”,可以记住50%的内容。
第六种,“做中学”或“实际演练”,可以达到75%。
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体例,是“教他人”或者“马上应用”,可以记住90%的学习内容。
爱德加·戴尔提出,学习效果在30%以下的几种传统体例,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;
而学习效果在50%以上的,都是团队学习、主动学习和介入式学习。
记忆构建技巧
你知道一个人获得某种知识的路径是怎样的吗?
认知心理学认为,无论什么类型的信息和知识,要想在以后的某一个时间能被拿出来使用,都要经历三种心理过程的连续操作,
即:信息编码、信息存储、信息提取。
这三个记忆过程有任何一个操作不当,就会造成信息的遗忘与丢失。
简单说一个知识被你吸收的过程是:
1.通过各种渠道体例,学习获得知识信息,2.年夜脑认为有用则打上标签吸收存起来,没用则抛弃,3.当要用到信息的时候年夜脑会从存库里提取出来用,用完了又存回去。
是不是有点像你在手机上整理照片的过程?
你首先是不竭地拍照,然后照片多了就开始打标签整理,想回看某个过程的时候,又点开标签回去看看。
其实,按信息的编码、贮存和提取体例及信息贮存时间长短的不合,我们又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触感染记忆、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。
我们是怎样将某些片段的知识点巩固成持久记忆的,具体的图形如下:
从图片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信息输入之后,有的就这么酿成感触感染记忆和短时记忆遗忘了。
而唯有编码酿成短时记忆,然后通过不竭地复述和使用才会酿成长时记忆。
思维导图法
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最好工具。
由著名心理学家、教育学家东尼·博赞发现,关于思维导图的技巧太多了。
下面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孩关于颜色自己做的思维导图,是不是很形象?
熟练地使用思维导图既能帮你理清思路,提高你的逻辑思维能力,又能帮你全面地记住很多零散的知识点。
一个最基本的思维导图年夜致依照下面的标的目的展开:
从主题到一级分支,二级分支,三级分支层层展开,很是清晰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