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年夜语文时代真的来了!
教育部通知,从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,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、历史、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。
在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统编以前,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材实行“一纲多本”政策,即一个课程标准,多个教材版本。
2017年秋季学期起,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课堂。
三年过渡期后,到2019年,一纲一本的“部编本”将笼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,此前在这三个科目上使用的多种形态的教材将辞别课堂,成为历史。
新的语文教材,从小学到高中,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语文课程逐步加年夜古诗文比重,小学语文教材有古诗文129篇,约占所有选篇的36%,衡水初中语文教材共选古诗文132篇,占全部课文数量的48%。
衡水初中阶段,明显地要求增加课外阅读,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,并有指定书目;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年夜量课外阅读要求。
其实,义务教育阶段的年夜语文鼎新不是今年才开始,早在2017年就已经露出眉目。
2017年一系列高考鼎新政策放出时,高考“语文难”就已成定势,可惜那时没有引起年夜部分人的重视。
2018年高考语文题目刚公开的时候,考生和网友就炸了锅,所有人都喊逆天难。网友们纷繁感伤:“幸亏结业得早!”
年夜语文时代已经来势汹汹,在得语文者得天下的时代,再不重视语文,等于自我抛却。
为何语文突然间变得如此重要,为何教育部会进行这样的鼎新?
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“年夜语文”。
传统意义上的语文,主要指的是拼音与识字、组词与造句、现代文阅读和作文,以语言学习和应试为主要目标,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语文课本。
“年夜语文”,则是用更年夜的格局和眼光看待语文学习,将语文的学习对象从语言拓展到文学、文化、艺术、历史等更广阔的空间,包含了语言文字认知、文学常识、传统文化素养、阅读理解能力、表达能力、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。
“年夜语文”概念下的语文教学,纵横上下五千年,古今中外,包含万象,内涵极其丰富,能极年夜地拓展学员的视野,丰富文化积累。
那为何要进行这样的鼎新呢?
李老师是这样总结的:
首先,适应了国家成长的需要。随着中国的崛起,汉语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国际性的语言,中国已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开设了“孔子学院”,汉语的重要性更加突显。
全世界都重视汉语了,我们自己能不重视吗?因此,对中考与高考的语文进行鼎新,突出其重要性,就再自然不过的事了。
其次,这是配合民族回复、增强文化自信的需要。民族的回复,首先是文化的回复,文化的回复,首先是本民族语文的回复。
通过中考和高考语文的鼎新与引导,可以更好的激发国人热爱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,增强国人的文化素养与文化自信。
第三,语文能力,决定着一个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理解能力,进而影响他们的中考与高考,并影响到他们未来生活与工作的理解能力。
一个语文基础欠好的学生,有可能在考历史、地理、政治、物理、化学等学科时,连题都读不懂,怎么可能正确答题?
同样,一个语文基础欠好的人,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,其表达能力、交际能力、工作能力、创业能力,都可能受到某种影响。
教育部如此重视,年夜语文的鼎新对孩子又有诸多好处,家长们着实应该认认真真重视起来。
得语文者者得天下,得阅读者得语文。
阅读,是年夜语文时代基础中的基础,核心中的核心。
家长们一定要清楚,其实,以阅读为核心的年夜语文,正在帮我们培养一个更好的孩子啊!
为什么呢?
1、 阅读可以培养3种影响孩子一生的能力
感触感染力:阅读,能让孩子感触感染到书中不合的人物、事件、心理,孩子感同身受的经历就会增多。这样的“经历”越多,孩子的感触感染力就会越强,豪情和同理心也会更加丰富。
思考力:阅读,能够熬炼孩子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力。这样的力量越强,就意味着如阐发、判断、推理、综合等能力越强。
想象力:孩子从书中读到的故事,都是他没有经历过的,他需要结合自己有限的生活经历,根据书中语言文字的描绘,阐扬想象力,去还原那时的场景,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成长。
阅读,不经让孩子从生理上变伶俐了,还能让孩子从心理上获很多样的能力。
2、阅读是提升所有学科的工具
首先,阅读能力没上来,语文就弄不定。
2018年,中国青年报采访了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、北京年夜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。
温儒敏谈到“未来的高考语文”时说,将来卷面阅读可能增加到1万字。
他谈到高考阅读题的转变趋势时说:“那种思辨性,那么复杂,那种扩展,就是你想不到的,对女生特别晦气!”温儒敏还透露,“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%的人做不完。”
同时他还提到:“高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文规模,将会远远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认知规模。
难度、深度、广度,全面向学术级、向经典级看齐!只看《读者》和《四年夜名著》,别说高考语文,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!”
其次,阅读能力不敷,难理解文意,其他科目难进步。
我们在数学、物理、化学等任何理科试题时,都需要两步:第一步阅读题目,理解题意;第二步运用理科专业知识,进行解答。
在第一步上,阅读能力强的孩子,用 10 秒阅读理解题意,用更多时间解答;而阅读能力差的孩子,可能需要用30秒甚至2、3分钟才能读懂题目,甚至还可能会理解错题意。
3、 广泛阅读能让孩子见多识广、自力思考
年夜语文要求的阅读涉猎规模很广,并且注重培养孩子的精神素养,更加贴近素质教育,正在帮我们培养一个更加见多识广、自力思考的孩子,而不是一个考试机器。
横看竖看,以阅读为核心的年夜语文时代,带给孩子的只有好处。而家长和孩子要做的,就是去改变,去适应,去跟上。
在年夜语文时代,既然阅读如此重要,那家长该如何科学地引导孩子阅读呢?
首先,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打开阅读年夜门的钥匙。
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任务和压力,都是事与愿违的下策。尊重孩子的兴趣,激发孩子的好奇心,引领他们看到阅读世界的美好,这才是上策。
家长可以从孩子喜爱的动画片、人物入手,引导孩子阅读与之相关的书籍开始,再慢慢推荐其他类型的书籍,依据孩子的兴趣和接受能力,让孩子爱上阅读,享受阅读。
其次,依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为孩子分阶梯选书
耕林童书馆总编辑、童书作家敖德在一次分享中建议家长们依照“阅读阶梯”来为孩子选书:
“依照玄学、哲学、美学、史学、文学、科学这个阶梯来为孩子选书。因为孩子越小,思维越是超脱于现实,更能理解形而上的工具,过早告诉他们世界的真实面貌反倒会限制他们的想象力。”
因此,选好书、选对书,是家长要做的功课。
第三,依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成长阶段把控孩子的阅读
在不合的阶段,孩子掌握该阶段所应具备的阅读能力,他的认知成长能力就能达到相应的水平。
美国的查尔教授在1996年曾经提出来一个儿童阅读能力与认知成长的一个横轴,从这个横轴我们可以看到,学龄前、幼儿园、小学、中学的阶段和孩子的整个认知能力的成长是相匹配的。
该图显示,9岁以前是儿童阅读成长的第一个阶段,主要任务是学习阅读;9岁以后,儿童应该通过阅读来学习。
所以,9岁(在小学的三四年级的时候)是孩子们一个阅读的关键期,也是很多孩子学业的分水岭。
为何很多孩子在三四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容易分化、容易滑坡?在美国,也有“三年级滑坡”这样的一个词汇。
原因除课程的难度加年夜以外,更多是因为孩子的阅读能力没有跟上。
9岁之前孩子没有下功夫去掌握阅读的能力,9岁之后,孩子的阅读能力差,但又需要通过阅读来学习,阅读这个工具没使好,学业自然就跟不上了。
在阅读为王的年夜语文时代,再不让孩子重视阅读,就意味着抛却所有学科。
连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都说:“让学生变伶俐的体例不是补课,不是增加作业量,而是阅读、阅读再阅读”。
阅读是一种终身学习能力,课业只是阶段性考核。
以阅读为核心的年夜语文教学鼎新,在帮我们培养一个思维更加丰富、思考更加自力的孩子。 |
|